博学笃行,与时俱进
LEARNED RESOURCEFUL ,TIMES
高考区域地理重点知识点——中国地理(三)
中国的河流湖泊概况
1.内流区和外流区
外流河: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(主要流入太平洋、怒江、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 , 惟一流入北冰洋的
河流是额尔齐斯河)
内流河: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, 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.
分界线:大兴安岭 - 阴山- 贺兰山 - 祁连山东端一线、南段与 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.
内、外流区
区 域 范围 占全国面积 占全国总水量
内流区 内流河的流域 1/3 不到 5%
外流区 外流河的流域 2/3 95% 以上
注意:黄河几字湾内的内流区;黑龙江省松花江与黑龙江之间内流区;阿尔泰山南侧的外流区 .
2.水系形态
(1)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:地貌
黄土高原河网密度、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
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
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
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
(2)与自然灾害
扇形水系:水流汇集、易成洪涝
正常年份:可错开洪峰
南北对称状水系(长江)
异常年份:同时到达 , 易成洪峰
东西对称水系(黄河中游) :易成洪涝
东西不对称水系(淮河) :北部支流众多 , 南部支流较少 , 易成洪涝 .
3.水文特征
(1)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:从水位、流量、含沙量、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.
(2)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:
时间 水量 水位 结冰期
夏季风盛行时 大 上涨、形成汛期 无
冬季风盛行时 小 下降、形成枯水期 秦岭—淮河以北普遍有
(3)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
地区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
1、 东北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流量丰富,汛期较短,水位变化大,含沙量小,冰期长;
2、 秦岭一淮河以北(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) 辽河,海河,黄河流量较小,汛期短,水位变化大,
含沙量大,冰期短;
3、 秦岭一淮河以南 长江,珠江,流量丰富,汛期长,水位变化水,含沙量小,无冰期
2、西南地区(怒江,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)
(4)内流河水文特征
①分布地区:西北内陆
水源补给: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
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:夏季为丰水期 , 其他季节水量少 , 甚至断流 .
流程:不长(蒸发、下渗、灌溉用水多)
③ 塔里木河: 7~9 月为汛期
塔里木河、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:
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 , 河道干涸段流 , 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 , 生态环境恶化 . 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
垦土地 , 农业用水急增 , 加之温室效应 , 蒸发加强 , 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.
塔里木盆地的坎儿井:
附:坎儿井的开凿程序是: 从山地水源挖一渠道 , 长度不一 , 最长可达 20~30 公里. 每隔 20~30 米有一
通地面的竖井 , 各个竖井的深度 , 沿山坡往下逐渐减小 . 暗渠水流近田庄处始经明渠流出地面 , 灌溉农田 . 勤
劳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发明创造了坎儿井技术后 , 又通过丝绸之路将它传入中亚和西南亚等国家 . 王国维的
《西域井渠考》叙述了这一传播的概况 .
开凿坎儿井的工程相当浩大 , 往往耗时好几年 . 要使坎儿并经久耐用 , 还要常年修理保养 , 要在暗沟清除
淤泥, 支撑梁柱 , 甚至还要加掘上游暗沟 , 以增加水源 , 工程极为艰巨 . 古代中国人民为获得水源 , 不畏艰难、
坚持不懈地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成就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 .
3.湖泊
分类(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)内流湖→内流区→基本上是咸水湖
外流湖→外流区→淡水湖
青藏高原湖区: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 , 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 , 青海 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
东部平原湖区: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、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 , 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 , 我国
五大淡水湖(鄱阳湖、洞庭湖、太湖、洪泽湖、巢湖)都分布在这一地区
各湖泊所在省区:
青海湖——青海省 鄱阳湖——江西 洞庭湖——湖南
洪泽湖、太湖——江苏 巢湖——安徽
4.主要河流——
【长江概况】
1、 发源地: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
2、 流经省区:青、藏、川、云、谕、鄂、湘、赣、皖、苏、沪
3、 流经地区形:青藏高原,横断山区,云贵高原,四川盆地,长江中下游平原
4、 干流:长度中国第一大河
5、 注入海洋——东海
6、 长江水系及文特征
1) 上游:自源头到源北宜昌,支流为雅砻江,泯江,嘉陵江, 落差大,多峡谷,水能丰富
2) 中流:自湖北宜昌到江西湖 U,支流为汉江,湘江,沆江,赣江 多曲流,多支流,多湖泊
3) 下游:自江西湖口到入海口,支流为青戈江,水阳江 江阔水深,流缓,少支流
4)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
①巨大的水能资源 葛洲坝水电枢纽是目前发电流量最大的水电站,三峡山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
② 我国最重要的内河流航道 东西交通大动脉,誉为黄金水道,宜宾以下干支流四季通航
③长江流域的资源丰富,经济发达 干流与多知南北交通线相交,对沿江,沿海,内地经济发展有重
要作用,上海是长江流 域经济的龙头
④洪涝原因
A. 自然因素:流域面积大,集水量多,季风气候明显,降水集中,上中游落差大,水势迅猛, 中游
地势低平,河道弯曲
B. 人为因素:上中游植被破坏,水土流失严重,围湖造田,湖泊分洪能力下降,造成泥沙沉积,河
床抬升,四川盆地,汉江,湘江,赣江等流域集中汇水造成长江中下游水位急升,泄洪能力差,洪涝灾害
随时发生。
【 黄河概况 】
1、 发源地,青海巴喀拉山北麓
2、 流经省区:青、川、甘、宁、内蒙古、陕、晋、豫、鲁
3、 流经地形区:青藏高原,内蒙古高的,黄土高原,华北平原
4、 干流长度:中国第二长河
5、 注入海洋——渤海
6、 冬春季易发凌汛
7、 黄河水系及水文特征
①上游: 逢源头到内蒙古河口镇, 支流为洮河,湟水。 河源水清, 峡谷段水能丰富,河套段水流缓。
② 中游:自河口镇到河南旧孟津,主要支流汾河,渭河。 多支流,多峡谷,含沙量大。③下游:自
旧孟津至山东入海 U,主要支流洛河。 水流缓慢,泥沙沉积,成地上河。
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黄河流域是文明发祥地,农业发达,人口众多,能源丰富
1、 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 大型水利枢纽有龙羊峡一李家峡一刘家峡,三盛公,万家塞,三门峡,
小浪底等
2、 引黄灌溉 宁夏平原,河套平原灌溉历史悠久,中下游引水工程:引黄入晋,引黄济青
3、 水土流失及治理 加强中游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 中上游开展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小浪底水利
枢纽的修建
4、地上河
成因:中游黄土高原土层疏松,植被破坏,水土流失严重,下游进入平原地区,流速减 缓,泥沙沉
积,河床抬高,形成地上河
危害:上游人工筑坝束水,下游河堤决口泛滥
治理:上游兴修水利,保护植被,中游退耕还林还草,治理沙漠,保持水土;下游加固堤坝。
5、黄河下游断流原因分析
①下游支流少,来水少 ②工农用水量大 ③人口生活用水量大④大面积屯下水漏斗区 ⑤大气增温,
蒸发强烈。
【珠江】
南方最大河流 , 由西江、 北江、 东江汇合而成 , 西江是主干 . 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长 , 水量仅次于长江 , 水能
丰富, 主要集中在南、北盘江和红水河 , 开发后形成“西电东送”南部通道 . 水运发达 , 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
长江, 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 , 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 .
6.京杭运河 沟通水系: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钱塘江
历史上:沟通南北
现 在: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
7.红水河梯级开发
(1)区位优势:亚热带季风区 , 流经云贵喀斯特地形区 , 流量、落差较大 , 水能丰富;加之邻近珠江三
角洲经济发达地区 , 具有广阔开发前景 . 同时资源丰富 , 人口稀少是大规模开发的保障。
(2)开发现状:将建成西电东输南通道的能源基地;天生桥(黔桂交界) 、岩滩、大化(桂)水电站
建成发电。